自2015年宁国市成功跻身“国家园林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举市而为、植绿护绿,充分发挥三条河流穿城而过的自然优势,进一步升华“水”之灵气、彰显“绿”之生气、聚集“活”之人气,强力实施两轮《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建设三年实施计划》以及 “山水融城”的建设理念,充分利用自然禀赋,在引水润城中下功夫,突出打造绿色城市、滨水城市、文化城市和活力城市四大特色,实现“山水融城、生态宁国”,不断巩固和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
实施扩容增绿 打造绿色品牌
我市着力完善城区公园服务半径,新建各类公园、游园15座,截止2023年底,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达到348公顷,并全部免费开放,为市民就近健身、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市民每出行500米就能到达一处公园绿地空间,形成了网络清晰、分布均衡、环境优良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
我市把城市增绿工程作为重要内容,先后建成了泗联合公园、东津河公园、牛头山公园、国泰路景观带、怀安大道景观带、中央绿廊等绿化重点工程,并实施了11座公园及广场增绿、补绿改造工程,和33条城区主干道增植乔木“绿荫工程”,城区绿地总量和质量迅速提升。
在城市建设中,我市始终坚持把“市民是否喜欢、资源是否节约、成效是否明显”作为重要标准,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增绿、保护与整治相结合,大力实施还绿于民工程。先后搬迁了原种子公司,建成了星河园,成为市民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拆违建绿、闲置地块改造提升,建成了8公顷的中央绿廊景观带,增加街头绿地、口袋公园、便民停车场五十多处,使原本拥挤的城市成为老城区开敞靓丽的新景观。
围绕自然水系 打造滨水品牌
宁国水资源十分丰富,东津、中津、西津三条河流穿越中心城区,长度达20余公里,其上游青龙湾水库,水质始终保持在二类标准以上。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市重点建设城市“绿带”、“蓝带”。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对三条河流进行生态化改造,编制了《四水八岸景观规划》,实施护水、扩绿、拆违、移景,带动沿岸绿化建设,在沿河建设过程中,全市以“一盘棋”规划引领,园林、水利部门相互配合,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注重景观,结合宁国历史文化特色,构筑了城市水系新景观,建设公园、游园一百多公顷,一改往日的“脏、乱、差”现象。对城区小南河、星河、龙潭河进行四期改造,结合雨污分流工程,实施生态化岸线建设,目前已近全部完成,城区蓝绿空间占比达49.85%。
挖掘历史底蕴 打造文化品牌
宁国是一个移民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十分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将各种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先后建设了“小三线”文化浮雕墙、任新民红色纪念广场,宁国红色文化浮雕、古代宁国浮雕、西津渡遗址等多处景点。我市非常重视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近年来,通过对河沥溪小溪口历史建筑群和胡乐老街、港口老街进行保护和修缮,使许多老建筑重新焕发了生机。
加强绿道建设 打造活力品牌
我市绿道建设注重与城市人文特点、城市基础特点和城市历史特征相融合。环西津河绿道串联起翠竹公园、西津公园、滨河公园、滨河长廊、牡丹园等多个公园绿地,同时囊括了宁国“新十景”中的津河夜色、古渡遗韵、秀水长廊、滨河栈道、西津湿地、仙霞霓虹和牡丹春晓七处文化景点,实现历史文脉与生态环境的交融,成为展示我市“山水相融、文景相生”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
根据前期摸底,对照统一规划,我市目前已启动沿东津河西侧和西津河东侧绿道建设,全长15公里,打通河沥溪到东津河公园及到城区的连接系统,做到“以河串园”,一条条绿道宛如一条条绿色巨龙,成为我市又一新的市民游客休闲游玩度假好去处、网红打卡地,着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据统计,到2023年底,宁国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1388公顷,绿化覆盖率43.79%,绿地率41.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55平方米,一个绿色盎然、生态宜居、魅力四射的园林城市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