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民生工程> 民生动态

宁国:纵深推进“小山变大山 ”改革

发布时间:2024-06-21 15:47 信息来源:宁国传媒网 浏览:
字体大小:

  自 2019 年以来,我市在总结提炼当地林农首创做法的基础上 ,实 施“ 小 山 变 大山”改革,通过置换、托管、林权收储等形式,将分散的小山场整合成规整连片的大山场,推行高价值经济林山核桃林托管经营,放活经营权,微调承包权,提高生产率,实现林业增效、主体增信、集体增益、林农增收、生态增绿。山核桃“小山变大山”改革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林业改革典型案例,被宣城市推荐上报2023年度全国改革案例。

  思路打开“出路”从“不想变”到“我要变”
  林农认不认可、满不满意是关键。为让完成整合的林农吃下“定心丸”,我市坚持强引领、兜底线,充分运用宣讲政策、专家解惑、引领示范等形式,打消群众思想顾虑,推动林农自发参与。明确改革原则,向林农讲清政策。属地乡镇政府指导组建由“村民理事会”成员、村民代表和“五老”人员组成的工作组,通过召开村民组村民议事会议进行深入动员,宣讲清楚改革的“五个坚持”原则,消除林农心中顾虑。即坚持承包权属微调,经营权调整灵活多样;坚持调整前后面积产量基本不变为底线;坚持统一经营模式,整组村民全面禁止使用除草剂;坚持每户大片山场不变,就近吸纳小片山场;坚持统一托管利益分成、林木价格等标准。

  组织专家解惑,帮林农算好账本。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成立山核桃科技特派团深入村组指导,与林农算时间账、成本账、效益账,打消林农疑虑。如收入方面:置换后,产量、收入平均提升约8%;成本方面:打理连片山场,平均每户减少 10 个工时,降低人工成本至少3000元;精力方面,每户平均减少4—10片山场,工作量明显下降。

  号召党员带头,让林农看到实效。充分运用基层党组织“党建+”成果,鼓励产区党员先行先试,带动林农参与。如南极乡杨狮村茶厂组 8 名党员率先示范,通过机械化改造山场,每亩经营管理成本降低10-30%,成功带动全组71户山场零散林农全部参与整合,山场数量缩减1/3。

  小山连成片 从“一户多山”到“一山一户”
  随着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及老龄化现象加剧,零星小片的山核桃林会造成生产管理成本不断上升。面对山核桃产业发展困境,我市按照因地制宜、友好协商、合作分成的原则,以村民组为单位,统一经营措施、统一交易标准,通过山场置换、林地托管、林权收储三种模式,有效降低每户山场块数,促成“破碎”林地实现连片经营管理。

  推动林农置换,减少成本支出。坚持林农自愿原则,在村民组内置换山场,不改变林地承包关系,三年试行期满后双方协商,终止、延期或变更林权证。目前,66 个村民组已完成整合工作,参与林农 1700 户,参与率达 85%,平均每户山场数量降低超过 4.7 块,最多减少 20 余片,涉及山场总面积4万余亩。如年过六旬的南极乡梅村村民俞某将自家拥有的32亩山林,由9片山场置换整合成5片。经过整合,山场从分散变集中,每年预计可以在割草、打药、采收山核桃等环节减少成本支出5000多元。

  推动大户托管,减轻管理负担。鼓励岁数较大且无力打理林场的林农、不再从事林业生产的林农将承包的林地流转给经营大户,双方按实际产量约定分成。大户通过组建机械作业服务队,推进“无人机飞防+林下套种”等立体化服务,有效提高规模化管理水平、增加林地产出。目前,共有41个新型经营主体托管林农山场,面积超过4万亩。如果目前选择全程托管,林农无需再投入就能分到4成收益。

  推动林权收储,实现各方获益。按照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的原则,以霞西镇石柱村为试点,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再通过发包租赁、委托运营、服务创收等形式取得收益。目前,该试点村180户林农将3900亩山核桃林地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整体打包给宁国市食佳合作社经营,林农分得 40%的收益,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食佳合作社能各分得10%的收益,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在确保林农利益的同时,也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规模化经营,从“核桃果”到“致富果”
  山核桃产业是我市农业首位产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这种山场过于分散的经营模式,暴露出诸如管理成本不断上升、新技术推广难度大、产区面临林地退化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开展“小山变大山”的探索实践,不仅让林农受益,带来收入的直接增加,更大的变革体现在先进科学理念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破解了长期以来碎片化经营管理模式制约林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困境。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增加林业投入。每年安排1500万元山核桃产业振兴扶持资金,专项用于基地建设、生态修复、企业帮扶、电商扶持等方面。利用国储林项目,纵深推进改革,在实现两轮改革的南极乡茶厂组投资2千余万元建设国家储备林示范基地。林业部门积极与省农担公司、市担保公司、民生村镇银行合作,建立“一评二押三兜底”机制(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经营主体提出抵押申请、担保公司向银行作出担保承诺),常态化开展林业信用、托管主体授信、林权收储担保等贷款,让金融资本“进山入林”。截至目前,共办理涉林贷款62笔1.99亿元。为托管经营者量身定制野外用工安全险,试点山核桃价格指数保险、灾害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

  实施科技机械强农,提高生产效率。在主产区推广11690台高射程弥雾喷粉机和烟雾机,解决了病虫害人工防治费时费力危险性大的难题,每年为林农节本增效5500万元以上;推广山核桃脱脯机9340多台,解决人工脱脯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每年为林农降低成本2400万元;推广山核桃植保无人机40余台,林间轨道车运输线33条,实现山核桃生产全程机械化。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做大产业蛋糕。整合近60 家电商,着力推动“詹氏”“山里仁”等拥有绿色食品认证的山核桃品牌在网上打开销路。支持詹氏公司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加大对混合果仁、益生菌等系列产品的技术研究。“今年收购的山核桃中,按照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核桃林品质很好,几乎没有受到干旱等因素影响。‘小山变大山’改革对我们整个产业的品质提升、品牌塑造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权胜介绍道。

  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青山绿水。实施“小山变大山”改革以来,推广使用割灌机12350台,从源头上控制了滥用除草剂破坏生态环境的短视行为。“以前用除草剂除草,容易造成山核桃树早衰,现在全组都不用了!”甲路镇石门村山脚下村民组组长程来平说道。同时,实施生态修复提质工程,采取生物措施,林下套种黄精、红花草、野油菜等,改善提升林业生态。例如,针对南极乡梅村马头岭部分林地退化问题,补植8000余株香榧、青梅、油茶等苗木,林下套种野油菜追肥,提高林地肥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收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