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417020032559063/201907-00013 | 组配分类 | 其他解读 |
发布机构 | 宁国市气象局 | 发文日期 | 2019-07-25 11:52 |
发布文号 | 无 | 关键词 | 洪涛,气象,天气,气候,网友,预报,干旱,气象局,人工增雨,天气预报,我们,气象灾害,影响,部门,发生,我省,预警,极端,冰雹,变化,其他解读 |
信息来源 | 宁国市气象局 | 主题导航 | 综合政务 |
信息名称 | 【在线访谈解读】专家解读气象知识 | 内容概述 |
[主持人]: 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您参加山西新闻网、山西省政府门户网站举办的在线访谈。今天我们请到省气象局副局长张洪涛、省气候中心副主任郭慕萍、省气象台正研高工苗爱梅、省人工增雨防雹办公室主任李培仁、省气候中心高工王志伟五位专家,与网民朋友就气象防灾减灾的基本情况以及网友关心的气象问题进行在线交流,请网民提问。
[张洪涛]: 各位网友: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讨论气象防灾减灾问题。
[网友1197]: 想请气象局领导给我们讲讲各种气象灾害的橙色、红色啥的都是啥意思?
[张洪涛]: 1、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雪灾、降温、大风、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2、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3、2007年6月中国气象局规定了“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大雾、雷电、冰雹、道路结冰、霾、霜冻”14类预警信号 ,4种颜色等级 。我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去掉了“台风”,增加了“森林火险”,因而,我省也是14类预警信号 ,4种颜色等级,分别为“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大雾、雷电、冰雹、道路结冰、霾、霜冻、森林火险”。
[我]: 请问中央气象台和山西省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有出入,以哪个为准?
[张洪涛]: 大气本身是变化无常的,天气预报的发布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0-12小时短时预报、12-72小时短期预报,还有周预报、旬预报。由于发布时间不同,中央气象台和山西省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会有出入 ,应当以当地最新的天气预报为准。
[网友1408]: 最近咱这持续高温啊,市内灰尘含量还挺高,又干燥,能不能搞点人工降雨啊?
[张洪涛]: 目前我省有三架人工增雨飞机、84部火箭增雨系统和192门高炮时刻待命,只要有适合的天气形势和有利的云层条件,就会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在全省任何地方进行增雨作业。
[阳光明媚]: 这几年,好像感觉到气候确实反常了,冬天不冷,夏天又酷热,这样发展下去是不是会出现像美国电影《后天》中的情况?
[张洪涛]: 美国电影《后天》中描述:因为气候变暖引起格林兰岛冰川融化,大量的淡水流入大西洋引起大西洋暖流断流,导致欧洲和北美气温骤降, 把美国覆盖在冰雪之中,我看过这个电影,我觉得这个电影有一定的科学性。全球变暖致使世界气候正在发生改变,各种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但是电影中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主要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
[天寒地冻]: 我省今年为什么这么干旱?属于不属于气候反常?
[张洪涛]: 我省的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旱”,春旱与春夏连旱发生的频率很高,另外,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导致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情况。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给出许多事实,全球变暖导致全球平均降小雨的日数减少、降雨的强度增加、干旱频率增加等。
近年来山西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干旱频次、范围、强度增强;高温、强降水、低温冻害、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如去冬今春山西省遭受的一次近五十年来少见的干旱,前一段代县繁峙等地干旱十分严重等。
[网友1821]: 天气预报为什么老不准,天气预报阴天,怎么却下了雨?前几天一直预报下雨,反而出太阳?天气预报老不准,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洪涛]: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天气预报越来越关心。目前,气象科学技术的水平已经达到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报未来一周以内的逐日天气演变情况,但一周以后,准确率大大下降。全国的天气预报能力,以2008年统计结果为例,5天的平均晴雨预报准确率全国平均为83.77%,我省为85.24%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8年初,我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1月10日到2月5日的5次雨雪天气过程,中央气象台都提前2天到5天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先后发布暴雪红色预警2次、暴雪橙色预警12次、大到暴雪预报10次,各级气象台站也做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报。气象部门虽然对大的雨雪天气过程把握住了,但对大雪、暴雪的具体落区把握还不够精细。比如预报员给出的5毫米以上降雪区域,与实况往往很一致,但再进一步划出这个区域中的10毫米以上降雪区域,可能就有一些差错,划出的20毫米以上降雪区域可能误差就会更大一些。我国在气象预报精细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如对雨雪具体落区以及降雨雪的时段、大小的预报,还存在一些误差;长时效预测中对灾害性天气的持续性和强度估计不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比较大。
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大量的数字资料被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运行大型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计算出未来7-10天的大气运动演变状况,预报员综合计算机结果和他多年的预报经验,做出未来天气的具体预报。
目前,日常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之所以还很难达到人们期望的水平,最重要的原因,一是日常天气预报的制作主要是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而目前的数值天气预报还远未达到完美的程度。二是在气象灾害监测探测方面,我国的天气雷达、地面气象站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布设得更多一些,此次遭受雨雪冰冻影响严重的很多是山区,监测设备少,不能满足预报需要,难以根据当地气象要素做出更为精细的预报。
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是现代气象预测预报业务发展的重点。首先要提高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其次要抓紧开发我国自己的数值预报模式,提高天气预报精细化水平。此外,要提高预报员对以往发生概率小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能力及灾害天气具体影响的分析能力,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气象产品。
[网友1419]: 听新闻说今年山西北部很干旱啊,啥时候能有雨啊? 气象局能人工降点吗?
[张洪涛]: 北部今年是非常干旱,我们在中北部长期准备了两架飞机,40余部火箭和近百门高炮,将会利用一切有利的天气条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网友1422]: 咱省气象局网站咋没有天气预报呢?
[[张洪涛]: 省气象局网站,请点“天气资讯”工具条,就有各类常规天气预报。
[[网友1426]: 希望咱们气象局的灾害预警信息能够通过多媒体手段快速传播到老百姓中间来。
[张洪涛]: 目前的气象信息发布手段有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报纸、网站、电子显示屏等。省气象局正在全省发展气象信息员,这项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将来,各个村镇都将有气象信息员。他们将负责把气象预报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周围的百姓。今后,气象信息将在偏远山区实现全覆盖。
[网友0323]: 请问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张洪涛]: 大家很熟悉的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气候是指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数十年和数百年等)天气的平均或统计状况,通常由某一时段的平均值以及距平均值的离差(距平值)表征,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比如我们讲今年的气温比去年高,实际上是指一个时段的平均;也反映一个地区冷、暖、湿、干的状况,比如说五台山夏季很凉快,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只有9.6℃,极端最高气温也只有19.9℃。
[小百姓]:老百姓有句谚语“牛马年,丰收年”,而今年是牛年,我省粮食生产却遭到干旱的严重威胁,请气象专家解释一下,谚语的准确程度和科学性有多少。
[张洪涛]: 气象灾害并不是因为牛马年就与我们相安无事。今年牛年伊始,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大旱,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损失,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这句谚语缺乏科学依据。
[网友1849]: 今年大同一些县区干旱严重,很多老百姓花不起浇地的钱,只好看看禾苗慢慢枯死,我们人工增雨的力度能不能再大一些,帮农民保住些收成,人工增雨需要什么样的气候条件?
[张洪涛]: 山西省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北部的人工增雨工作,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从今年1月1日开始专门在大同倍加造机场停驻一架增雨飞机,常年进行人工增雨,大同市政府和驻同空军也为增雨飞机的进驻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大同市气象局也准备了充足的人工增雨火箭弹,只要有合适的天气形势:大面积的层状云系,厚度2千米以上,或局地性的对流云团都可以进行人工增雨。
[网友1786]: 为什么有雾的天气一定是晴天,晚上有彩霞的天气一定是晴天呢?
[张洪涛]: 雾的种类很多,依据温度划分有过冷雾、暖雾,依据形成原因有平流雾、辐射雾等。一般当近地层有逆温层等稳定性层结存在时才会形成雾,这种稳定层结不利于对流和辐合,所以不可能形成云,所以就是晴天居多了。
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当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时,其色彩愈显著。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橙红艳丽的颜色。
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汽已经很多,而且云层已经从西方开始侵入本地区,预示天气将要转雨的征兆。出现大红色金黄色的晚霞,表示在我们西边的上游地区天气已经转晴或云层已经裂开,阳光才能透过来造成晚霞,预示笼罩在本地上空的雨云即将东移,天气就要转晴。
[网友1836]: 为什么今天晚上月亮周围有个亮圈,明天就会有风?
[张洪涛]:你说的这个现象是“月晕”,“月晕”是光透过高空卷层云时,受冷晶折射作用,使七色复合光被分散为内红外紫的光环或光弧,围绕在月亮周围形成的。
日晕或月晕的出现,预示着天气可能要有一定的变化,伴随着有锋面(冷暖气团交汇处)的到来,因此会有风。
[网友1873]: 您作为气象局的局长,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因为气象局是管天不管人,您更多的是管天气、气候、气象的变化,和其他很多的部门直接的业务联系不是很多。有人说气象部门是不是权力不大的部门?
[张洪涛]: 能管天的部门权力还不大?呵呵。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工作,为老百姓管好天。
[网友1891]: 人工降雨好不好呢,会不会对气候有负面影响呢?
[张洪涛]: 严格来说我们只是人工影响局部天气,使之朝着有利于人们愿望的方向转化,由于目前只是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所使用的催化剂也非常环保,所以对大范围的气候状况来说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悠悠]: 这几天的干旱天气会影响咱们省农作物的生长么?
[张洪涛]: 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如:我省南部无灌溉条件的夏播作物和北部部分地区在6月中旬播种的小秋作物,因近期干旱可能造成其不能正常出苗。
[小小]: 咱们太原降过酸雨吗?对汽车有危害吗?
[张洪涛]: 太原降过酸雨,但浓度不太大,应该对汽车造不成危害。
[迷迷糊糊]: 雨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出现彩虹?
[张洪涛]: 当降雨云层移出本地,光线恰好从侧面照射时,这时候光线会在雨滴中发生折射,不同波长光谱折射路径不一样,所以发生“三棱镜”现象,形成彩虹。
[网友1776]: 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难在近几年来经常发生,由气象灾难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难、生物灾难、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而这些灾害在1990年以前相对现在来说很少。请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张洪涛]: 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气候变暖导致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加;二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家更加关注天气、气候状况的缘故。
[阳光明媚]: 最近的这种高温天气,会不会造成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如何防范?
[张洪涛]: 高温天气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灾害。最近的高温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并增加了人们中暑几率,尤其是户外工作者。建议人们在炎热的天气里,多饮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户外工作者最好调整工作时间,并注意劳动保护。
[关心气象普通人]: 张局长您好,就我的了解,气象号称是科技型部门,事实也是如此,太空有卫星、地面有雷达、全国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也在你们那,除此还有很多高精尖的设备,国家对你们的投入真可谓“欲善其事,先利其器”,但整体感觉是重硬轻软(当然也受大背景的影响),你们在软环境特别是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个人感觉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这么说是因为我曾经接触一些气象部门的同志,据他们讲气象部门是一个弱势部门,工资低、待遇差,特别是一些艰苦地区,要么没人来,要么留不住人才,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好马配好鞍,再好的装备也需要人来操作,希望气象部门真正把那些先进的装备运用好,为老百姓保一方平安。
另外也希望能多多宣传气象知识,而不是只在气象日的时候出来一下。说实话对你们的那些预警信号真的不是很清楚,只能知道灾种,但对于用颜色所区分的灾害程度以及应对措施,还是缺乏一个感性的认识,我如此关心气象尚且不得要领,一般老百姓更是一头雾水了。请问局长,对气象防灾减灾的进一步宣传,气象部门有什么具体举措。谢谢!
[张洪涛]:非常感谢您对气象工作这么热情的关心、关注!近年来,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当然也包括今天的访谈,我们自己的媒体有中国气象报、气象频道(电视),目前的气象信息发布手段还有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报纸、网站、电子显示屏等。省气象局正在全省发展气象信息员,这项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大力支持。将来,各个村镇都将有气象信息员。他们将负责把气象预报信息 第一时间传递到周围的百姓。今后,气象信息将在偏远山区实现全覆盖。我们还将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开辟更多的宣传渠道。 如果有兴趣,欢迎您来加入气象信息员队伍。
另外,您讲的关于气象部门重硬轻软现象,的确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样的问题。近年来,我省气象部门加大人才培养和业务系统软件开发力度,已经初见成效。我们将继续努力,欢迎您继续关心气象事业的发展。
[网友1847]: 气象专家称之为“飑线”天气的现象具体是什么?
[张洪涛]: 飑线是一种天气现象,是有许多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若干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强对流云带。发生时,通常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过程,能量大,破坏力强,并且预报难度大。它的水平尺度:长约几百公里,宽约几十公里。 生命史只有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阳光明媚]: 一般春季容易有流行病传播,请问局长,这和天气有关系吗?
[张洪涛]: 有关,因为许多病菌有其适宜繁衍的气候条件,春季气温适宜,可能适合于某些流行病菌的繁衍、传播。
气象要素影响人体,主要是光、热、水、气通过人体感受器官对人体产生影响。有时候人们会听到预报说,体感温度是多少,就是这个道理。人体接受气象要素主要是由外部的皮肤、肺及呼吸道、感觉器官等,这些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以后,会在体内引起一系列的反应,这个过程和机理是比较复杂的。
影响人类健康的气象因素可以分为天气因素和气候因素两大类。气候因素,一般是时间持续长的,是人们长期处于某种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日积月累,比如一些职业病的形成等。
气候疾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比如北方寒冷地区多发关节炎。此外麻疹、流脑、猩红热流行于冬春季,夏季则是霍乱、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多发季。
天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其时间尺度则较小。当气象要素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阈值时,局部短时间内的天气变化会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就会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引起身体的不适、情绪波动,进而诱发疾病,促使旧病复发,甚至造成死亡。温度、气压、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都在诱发某些疾病方面起主要作用。
许多情况下,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天气、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
[网友1766]: 您好!我在看F1欧洲站Hockenheim直播,气象预报是这样的:“"17分钟后降雨,持续5分钟”
问一下这样精确到分钟的天气预报是由于
1、气象卫星拍了云图?
2、德国的计算机系统先进,用模型分析的更精确?
3、气象预报人员水平高?
或者其他一些因素达到的,现在国内能否作到?
[张洪涛]: 这种预报属于临近预报,主要依靠天气雷达制作完成的。我省已经装备了四部多普勒天气雷达,我们也初步具备这样的能力,但应该承认预报水平和精度与德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网友1762]: 您好!我想请问一下哪里有各年东亚季风爆发日期的资料?
[张洪涛]: 请您联系国家气候中心,他们具体负责这方面的监测业务。
[网友1834]: 极端天气频现如何应对,今年冰雪灾害、去年特大洪涝、前年持续干旱。不光重庆,其他省份甚至世界各地,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地球到底怎么了?
[张洪涛]: 极端天气现象增加,与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事,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公民,我们大家可以做的事情也很多: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少开一天车、少用一个塑料袋等;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植树种草,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携手共同维护我们美好的地球家园。
[网友1927]: 主持人,你好:我是山西青年报编辑赵振胜,我一直在线看着张局的解答,网友提问的水平很高,张局的解答更是精彩。我们想在报纸上刊发,不知道能否提供我们几张照片,十分感谢!
[访谈管理员]: 可以的。请联系省政府门户网站。
[网友1914]: 请问张局长,今年山西北部天气很异常,进入7月,应该是雷雨高发天,今年下冰雹的可能性大不大?
[张洪涛]: 一般来讲,发生的几率比较大,具体何时何地发生,请关注当地气象台的天气预报。
[网友1919]: 请问张局,人工增雨是否对大气层有破坏?对环境有没有危害?
[张洪涛]: 人工增雨所用的催化剂无毒,且用量很少,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破坏。
[网友1901]: 现在全球气候变化炒得很热,政府和普通百姓都非常关心。我想问局长,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张洪涛]: 气候变化的趋势近期内难以扭转,适应气候变化作为首要任务,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着力缓解极端气象灾害和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节能减排,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环境。
[主持人]: 各位网民朋友,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在线访谈就到这里,感谢朋友们的热情参与,感谢张局长。
[张洪涛]: 感谢各位网友共同参与今天的访谈,由于时间关系,有些问题来不及回答,十分遗憾。感谢朋友们的热情参与!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