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科函(2023)490号)、宁国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宁国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农(2023)145号)文件要求,为推进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2023年培训高素质农民180人。其中:利用中央财政农业产业生产发展资金29万、省财政农业高质量发展资金11万元。2023年财政预算资金共计40万元,已全部到位。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
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种养力口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业创新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等行动,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
2.年度工作目标
2023年,集中培育高素质农民180人。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本次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对2023年宁国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专项资金的支出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衡量该项目资金的“产出”与“效果"了解、分析、检验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有效,同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优化专项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1.评价原则
(1)科学规范。绩效评价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严格遵循既定程序,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公开公正。绩效评价客观公正,标准统一、资料可靠,依法公开。
(3)绩效相关。绩效评价针对具体支出及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密切对应关系。
2.评价指标体系
本项目评价指标是依据《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的通知》(财绩(2016)627号〉文件要求,结合2023年宁国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特点进行指标细化和分值设定,分别从项目的决策、过程、产出和效益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3.评价方法
本次评价遵循相关性、重要性、可比性、系统性和经济性原则,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采取了比较、因素分析等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4.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采用百分制,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通过整理资料、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指标评分和报告撰写等环节,顺利完成了本次绩效评价工作。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对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得分为96分,评价等级为“优”,各环节具体得分如下表所示:
评价指标
|
决策
|
过程
|
产出
|
效益
|
合计
|
标准分值
|
15
|
25
|
30
|
30
|
100
|
评价得分
|
15
|
25
|
30
|
26
|
96
|
得分比例
|
100%
|
100%
|
100%
|
87%
|
96%
|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15分,得15分)
1、项目立项
本项目立项符合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3年省财政农业高质量发展(“两强一增”行动)资金预算的通知》(皖财农(2023)147号)、《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3年省财政农业高质量发展资金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皖农计财函(2023)234号〉等相关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部门职责,项目申请、设立过程符合相关要求。
2、绩效目标本项目依据项目资金的内容设置总体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合理、可衡量。
3、资金投入
本项目预算编制经过科学论证、有明确的资金用途,资金额度与年度目标相适应。
(二)项目过程情况(25分,得25分)
1、资金管理
本项目2023年全年预算数4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农业产业生产发展资金29万、省财政农业高质量发展资金11万;实际支付40万元,资金执行率100%。资金使用符合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规定。
2、组织实施
本项目实施单位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健全,执行宁国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宁国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农(2023)145号)文件,宁国市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和宁国市安翔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政府采购的服务单位,项目实施符合相关管理规定。
(三)项目产出情况(30分,得30分)
1、数量指标
2023年集中培育高素质农民180人。
2、质量指标
180名参训学员分4个班、4个阶段开展理论和外出培育。培育合格率为 100%,学员参评率 100%,综合评价率100%。
3、时效指标
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培训工作及资金支付。
4、成本指标。
项目年度总成本控制在40万元。
(四)项目效益情况(30分,得26分〉
1)经济效益指标:通过开展高素质农民素养,增强了创业创新意识,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社会效益指标:有能力的高素质农民,逐步成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领者、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者,也将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指标:项目对社会环境形成积极影响。
4)可持续影响指标:通过拓展培育对象,一批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人”加入职业农民队伍,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为发展农村提供了人才保障。
5)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
服务对象满意度:参与培训||的学员对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落实满意度达100%。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无
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培育对象略显不足。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青壮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趋势越发明显,农村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数量是相对不足的,质量也相对不高。
七、有关建议
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青壮劳动力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化产业。